新 闻 搜 索




 
余姚一五五七--大明嘉靖英雄悲剧的舞台
双击自动滚屏 作者:江南一绿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11-2-17

    笔者因为台州蛇蟠岛、绩溪鄣山大峡谷和余姚胡公岩文化设计的渊源,研究熟悉明代胡宗宪和王直这一对悲剧英雄。对于胡公岩的历史文化价值,笔者特别关注胡宗宪在余姚的历史踪迹。最近研究发现,胡宗宪最终劝降、受降王直和被迫逮捕交出王直的、中国海洋史上一场大悲剧的演出舞台,正是宁波的余姚。

 

     明初以后,朝廷厉行海禁,同时实行古怪和有限的朝贡勘合贸易。即外国商人随“贡使”来到中国,由市舶司将其货物以“贡品”名义“朝贡”给朝廷,中国方面则把商品回赐给这些“仰慕天朝威仪”的外国人,贸易的规模、利润、效率统统不计。嘉靖初为三年一贡,允许每次三条船200人。后因日本商贸使团间“争贡之役”,朝廷停止中日勘合贸易。同一时期王直集团冲破贸易壁垒,武装走私经商海外。王直先后居留日本20年,事业鼎盛时以平户为基地,称霸海上,屡败明军,称“徽王”。

 

    嘉靖三十四年(公元1555年),明王朝在与王直武装集团的交战中屡遭失败,三易督帅,被迫改变策略,同意招抚王直。新任浙闽两江总督的胡宗宪释放在狱的王直老母妻儿,给予丰厚的待遇,同时派使团前往日本宣谕并招抚王直。王直经过慎重考虑,决定归顺朝廷,遣人赉疏胡宗宪“代为疏请通商”。疏文强烈要求明朝廷解除海禁,开市通商,并求都督职使,“使得稽压海上,开市息兵”。经多轮谈判,王直遂于嘉靖三十六年(1557年)九月下旬率数千骁勇由日本驾舰回国,泊舟山岑港,联系和等待招抚。

 

    为防止王直意外之变,同年十一月,胡宗宪移师地理条件相对有利的余姚驻守,并使先期到达的王直义子王滶写下血书,“令(王)母印手模,具述军门待伊妻孥不杀之恩,劝直早降,免贻家门累。”同时,胡宗宪还委派“(王)直表弟生员方大忠偕夏正等持之往。”经夏正等人劝说,王直派遣王滶、叶宗满等人到杭州,会见浙江巡按御史王固本和浙江布政、按察和都指挥三司使,商谈投降归顺事宜。此后,王直对胡宗宪招抚仍有怀疑,称“仍要中国一官为质。”又称“果不欺,可遣(王)滶出,吾当入见耳。”胡宗宪在夏正和王滶互为双方人质后,预先拟好请求朝廷宽贷王直的奏稿和诸将请战书放置案头,并约王滶同寝一室、连床相卧。王滶私录藏之,次日经胡宗宪同意返回舟山汇报。终于,王直离开岑港前往余姚的总督府接受招抚。

 

    胡宗宪在余姚以礼留居王直,“设供帐,备使令,命两司更相宴之。直出入,乘金碧與,居诸司首,无少逊避。”同时上疏对王直赦免。但此时浙江和朝廷一些重臣已变换嘴脸,对胡宗宪进行激烈的弹劾,言其受王直贿赂而徇私。胡宗宪陷入危境,被迫交出王直。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,王直被捕,由朱尚礼、童华自余姚押至杭州入狱。十二月末,胡宗宪自余姚返回杭州,紧急向朝廷奏言王直始末。两年后的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,王直被王固本斩于杭州官巷口。王直临死时预言:“死吾一人,恐苦两浙百姓”。徐光启为王直鸣不平,说“招之使来,量与一职,使之尽除海寇以自效”。清人朱克敬在《边事汇钞》中评说“斩汪(王)直而海寇长,推诚与怀诈相去远矣”。  

    胡宗宪认为朝廷利用王直,并让海外贸易合法化,既可使海盗不剿自平,还有利于海洋贸易。从今天的眼光看,此举乃依托明朝帝国强大的生产力,通过对外开放取得国力持续发展并继续称雄于世界的强国良策。但此远见卓识不被愚顽的明王朝所取。胡宗宪成功招抚了王直,并上疏请求赦免,却又在谗言诬陷中被迫交出王直受死,最终形成东南海疆祸患加剧的格局。朝廷言而无信铸成大错,反由胡宗宪背负恶名。胡宗宪剿抚并举,平定了所谓的倭患;却被权奸反复弹劾,再次下狱。辩诬无望,面对世态炎凉,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,胡宗宪愤笔 “宝剑埋冤狱,忠魂绕白云”,作《走狗歌》痛斥奸佞后引刃自杀。继王直之死,两位天才共同演绎了感泣天地的时代悲剧。胡宗宪之后,部下战将戚继光郁郁而终,主要秘书徐文长疯狂自毁。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暴虐,忠奸不辩,冤狱不止。那是一个王朝没落和屠杀天才的时代。

 

    嘉靖三十六年(1557年)十一月的余姚,演出了大明嘉靖年间中国海洋史上的一场英雄悲剧。遗存今天的余姚胡公岩,将永远见证这段历史的悲剧。

 

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公司邮箱:greenguest@126.com 联系电话:18858023346

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联系站长 - 友情链接 - 浙ICP备11004628号